为了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奖励体系,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今年伊始,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施行,有关数据显示:一旦被评为最高标准的绿色建筑,开发商每平米最多可获得80元人民币补贴。
有专家表示,就在这个潜力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中,市场需求正在从先前的'以量取胜'逐步向'以质取胜'悄然改变,变革正在酝酿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住房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更关注'环保、节能、空间变化'为主的新住宅体验。由此,以绿色住宅为代表的'绿色地产'作为21世纪房地产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发展主流。
此前,对于地产开发商来说,绿色建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市场认知度低,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对于购房者而言,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钢结构等绿色建筑往往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有专家认为,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绝不能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钢结构等绿色建筑要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褪去造价的'贵族'外衣。
不过,由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杭萧钢构最新研发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一旦大规模应用在钢结构住宅的建设上,就像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一样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在面对媒体时称,该技术体系以'钢管束'的应用为核心,在钢结构住宅本就可以增加5%~8%室内得房率的前提下,还能进一步提升住宅的居住空间,为楼层摊派更多的居住面积。另外,坚固的'钢管束'墙体还能大幅度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证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用杭萧钢构的最新技术体系建造一个'10亿房地产项目'举例,项目开发周期只需要1.5年,而传统模式需要3年;在相同年利息基础上,新模式利息成本约为0.5亿,而传统模式需要1亿;仅论融资成本,新模式项目就比传统模式要低1倍,也就是盈利净增5000万元。而且,在同等建筑规模中,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其单位面积的碳排放量将降低35%,建筑自重减轻40%,建筑垃圾将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主体结构材料回收可达90%以上。具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减排等特点,是当前建筑绿色'突围'的中坚力量。
多建'绿房子',少建'灰房子',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以'智能、绿色、低碳'为代表的钢结构一方面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的主流,另一方面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和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