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状况
1. 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有的企业认为,建筑设计单位发展正从白银时代开始走向没落,感受到了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和压迫,企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有部分认为属于行业最好的时代的已经来临。
对于那些以传统设计业务为主的建筑单位而言,多数感受到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设计收费一降再降,市场空间大幅萎缩,裁员,降薪的氛围在企业内部迷茫。
什么样的建筑设计单位感受到最好的时代已来临?专业能力突出,有自身的技术优势企业;有自己的主场企业;部分方案能力突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等类别的建筑设计单位感受到行业正从过去的压价竞争、规模化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时代走向正常态。
2. 变革转型是共识
企业调侃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行业外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实质性改变,所有的建筑设计单位都认为面临着转型的需要,不改变发展的思路和逻辑无法应对未来,无论行业经历这一轮淘汰过剩产能,也不可能成为卖方市场。
对于变革转型的迷茫和纠结,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于变革转型的方向不清晰、不明朗,对于未来的发展逻辑和思维不确定,以及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不稳定所带来的。
企业的变革转型路径是不可复制的,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特征,是由企业的基因决定的,变革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对于企业领导力的挑战。
2
十三五发展谋划
1. 坚持专业化发展
改变过去同质化竞争,陷入价格战无法自拔,在专业领域要形成独特的优势,从而提升竞争力,支撑开拓新的业务市场,能够在城市发展,地下建筑空间开发与发展,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文旅康养等领域,形成一批有特色、有技术、有优势的企业,市场层次更加分明。
2. 城市建设的综合服务供应商
过去建筑设计单位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单体项目出发,随着国家对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新要求,客户的需求发展重大变化,建筑设计单位现在更多的是从单个城镇、城市的项目出发,将来以区域、城镇建设为主,而不是专注于某一单一的项目,从项目的全过程的角度,从规划设计到项目管理、咨询,总承包,尝试PPP等,以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方式来进行业务的拓展。
3. 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
随着国家提出,禁止大拆大建的建设模式,各地规划也明确提出控制土地增量,未来建设设计单位的视角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苏交科并购美国环境检测中心很有前瞻性,以建筑检测牵头,面向存量市场,检测业务可能成为建筑设计单位未来核心价值点。
4. 聚焦产品思维,重视资源整合
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发展的拓展,更需要企业的资源整合集成能力,过去,建筑设计单位项目开展思路更多是立足于交付图纸,未来要以产品化的思维,在专项基础上打造产品,交付客户的是产品而不是图纸,从图纸变成产品交付。从设计到产品,将会导致建筑业体系的变化,需要资源整合来做,不但是工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还包括,对数据的整合、对信息的整合、对资本的整合 ,介入建筑的使用与运营环节,打造建筑设计企业长远发展的产业链,促进企业不断升级、提升。
-------
3
行业热点聚焦
1. 工程总承包
建筑设计企业开展总承包与工业工程设计企业相比,不具备天然的优势,但是建筑设计企业是否开展总承包,要明确开展总承包的意义。设计企业有设计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做成总承包不是最终目标,做总承包是为了提高设计单位资源整合集成服务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能力、服务的能力,未来对于建筑设计单位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专业化、集成化的能力。
2. BIM
对于建筑设计单位而言,BIM不单单是工具、软件,而是代表集成的工作流程,建立在针对项目的具有协调性、可靠的信息基础上,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营。BIM设计的应用,改变建筑设计单位服务的模式、管理的方式,甚至会对未来的组织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建筑设计单位依赖BIM+VR、BIM+云计算、BIM+物联网,改变了服务的内容,提升了服务价值。
3. 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开始影响了行业生产方式,互联网设计院的兴起了,当前仅仅是充当了设计的网上交易平台角色,目前对于设计院的影响不大。然而,不能互联网所能产生的能量,互联网+工程设计,未来将会产生虚拟设计院,协同设计将会成为可能,对企业的资源整合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将会改变设计单位组织模式、生产方式以及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
4. 建筑产业化
建筑产业化将是建筑设计单位投资的突破口之一,建筑产业化,设计单位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为后面制造、安装充分考虑,从设计牵头,走向制造、运营管理等各环节,提升设计标准化、项目管理、资源整合能力。
5. 美丽乡村建设
改变以往观念和思维,美丽乡村不是建设问题,是社会和经济的问题。前期需要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要运用金融的手段,引入农村合作金融的概念,规划产业落地,帮助农民致富,再来带动建设的发展。
6. 养老地产
以产业的思维界入,如果仅是专注于设计,面临的竞争激烈,且服务的周期较短,要从产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前端的咨询、策划与后端的运营管理,整合大数据贯穿于策划到运营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提升与再造。